制造业之“痛”: 的中国 一百年前的德国
来源:发布时间:2016-03-05
OFweek工控网讯:虽然近几年制造业不是特别景气,许多的老板跳出工业圈,改行做投资,但是我们还是认为实体经济才是 经济本,这也是我们一直密切关注的群体。
分析下***近热火朝天的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,就能发现制造业的占比超过50%,从这点上就能够充分的说明虽然互联网这两年喊的热火朝天,但是我国的中小企业大部分还都是制造业。
而走在强国富民之路的中国,要想真正的建立稳定良好的经济结构,或许可以从制造业入手,效仿德国,由量变到质变。纵观德国历史,100多年前的德国也是一个山寨横行,被世界诟病的品牌,与 的中国是那么雷同。
德国企业往往偏安一隅,像是个稳重又充满活力的中年人,默默地坚持着自己的目标,稳定而专注地在一个领域发展。它们可能是“小公司”,也可能是“慢公司”,甚至还可能看起来是“笨公司”,但稳定的业绩和成长表明它们绝不是“差公司”。
透过罗兰贝格咨询公司的落地窗,汉堡港一览无余。高高低低的起重机在海港一字排开,色彩斑斓的集装箱有规律地叠放在海港两岸。每天这座德国 深水良港吞吐着几百万吨的货物。在海港的游览区,游人如织,一座歌剧院正拔地而起,这里将成为世界第二大音乐剧院。
繁忙的汉堡港是德国经济繁荣的缩影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,欧洲经济一蹶不振甚至深陷债务危机,唯有德国率先走出泥潭,一枝独秀。2010年,德国GDP增长3.6%,在七大工业强国中位列 ,失业率也由2007年的8.6%下降至6.9%。
上一篇: 篇
下一篇:特斯拉超级工厂罢工 或将影响Model 3车型生产
下一篇:特斯拉超级工厂罢工 或将影响Model 3车型生产